太倉是距離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滬城市,是沿江高速、蘇昆太高速、滬通鐵路(在建)及沿江鐵路(籌建)的必經之地。乘車到上海虹橋機場約30分鐘,到上海浦東機場約1小時。 Taicang is the nearest city to Shanghai along the YangtzeRiver. Taicang has a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cluding Yanjiang Expressway, Suzhou-Kunshan- Taicang Expressway, Shanghai-Nantong Railway (under construction) and Yanjiang Railway (under construction). It takes about 30 minutes to travel from Taicang to Shanghai Hongqiao Airport and about 1 hour
太倉臨江近海,是江海河三鮮美食之鄉和中國羊肉美食之鄉。每年春季的江海河三鮮美食節和秋季的雙鳳羊肉美食節是品嘗兩大特色的好時節。特產有太倉肉松、糟油、雙鳳爊雞、長江四鮮(銀魚、刀魚、鮰魚、鰣魚)、雙鳳羊肉、新毛芋艿、太倉大米等。Located near rivers and sea, Taican is known as the Home of Best River and Sea Food of China and the Home of Mutton Food. The River and Sea Food Festival held every spring and the Shuangfeng Mutton Food Festival held every autumn, provide the best opportunities to taste the delicious food of Taicang.
【建置沿革】太倉古代為濱海村落。春秋時屬吳地,秦屬會稽郡,漢為吳郡婁縣惠安鄉。三國吳于此建倉屯糧,漸次發展。元代于劉家港開創漕糧海運后,遂日益繁盛,成為萬家之邑。元末筑太倉城。吳元年建太倉衛,明初置鎮海衛,屯兵駐防。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3縣地建太倉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江蘇直隸州,并析地置鎮洋縣。民國元年(1912),太倉州和鎮洋縣合并,定名太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始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隸屬江蘇省蘇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3月,改隸蘇州市。1993年3月,撤縣建太倉市。
太倉之名,傳因春秋吳王置倉于此而得名。首見于宋郟亶《吳門水利書》:“昆山之東,地名太倉,俗號岡身”。春秋時屬吳地,秦漢為婁縣惠安鄉。梁天監六年(507年)析婁縣置信義縣,為信義縣地。梁大同初(535年)為昆山縣。元延祐元年(1314年)昆山州治遷至太倉。吳元年(1367年)設太倉衛。明弘治十年(14割嘉定縣樂智、循義二鄉,昆山縣新安、惠安、湖川三鄉,常熟縣雙鳳鄉并建太倉州,轄崇明縣,隸蘇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江蘇直隸州,轄鎮洋、崇明、嘉定、寶山4個縣。民國元年(1912年),太倉州和鎮洋縣合并,定名太倉縣,至民國16年屬滬海道。民國24年9月屬無錫督察區。民國26年1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太倉。民國30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鹿河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太倉縣政府,下轄3個區。1949年5月13日太倉解放,太倉縣人民政府成立,全縣設6個區25個鄉鎮,隸屬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是年11月全縣劃分為8個區,109個鄉鎮,1250個村(群眾自治組織)。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30.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98億元,下降3.6%;第二產業增加值675.47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620.27億元,增長7.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55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0.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6%。
【教育和科學技術】2018年全市擁有小學39所(其中民辦小學8所),普通初中15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8個,老年大學1所。全市在校學生9.83萬人,其中公辦學校8.69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
2018年末戶籍人口49.40萬人,比上年增加7049人。其中,男性23.84萬人,女性25.5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11‰,死亡率為8.28‰,自然增長率為-1.17‰。年末常住人口71.92萬人,城鎮化率為67.40%,較上年提高0.21個百分點。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76元,農村居